第二百五十三章:吾为顾锦年,今日传佛门真谛,无上心经,以证觉悟_大夏镇守司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二百五十三章:吾为顾锦年,今日传佛门真谛,无上心经,以证觉悟

第(1/3)页

  “诸行无常,诸法无我,涅槃寂静。”

  顾锦年捏无上法印,但他没有说话,而是天地为其发音。

  洪亮之声,自天地而贯穿整个大世。

  整个西漠佛国,也在这一刻,彻底沸腾,炸开一重重的佛光,震古烁今。

  嗡嗡嗡。

  西漠之中,一座座古寺绽放万道佛光,整个西漠瞬间荡漾无穷佛法。

  这浩瀚的景象,震撼一切。

  尤其是顾锦年身后,更是浮现万千神佛之虚影,映照天穹之上,金碧辉煌,将大世渲染为金色。

  自顾锦年脚下,一朵朵金莲绽放,演化神妙,显露出无与伦比的异象之景。

  “怎么突然又来了?”

  “熟悉的异象啊。”

  “古今往来,也唯独顾圣能营造出这样的异象吧。”

  “诸法无常,诸法无我,涅槃寂静,这是何意?”

  “佛门真谛啊。”

  “看来顾圣早就有所准备,在这里等着佛门涅槃强者了。”

  “这下子佛门要倒霉了。”

  人们沸腾,举世瞩目而来,为西漠的变化感到震撼。

  不止是他们。

  海族当中。

  东海龙宫。

  四位龙王正在商议未来之大变,可突兀之间,听到这浩浩荡荡的天地之音,一时之间,不由纷纷起身。

  “这是天地宏音。”

  “佛门真言。”

  “顾锦年又著出真佛古经了吗?”

  三大龙王惊愕,而东海龙王却不由皱紧眉头。

  “诸法无常,诸法无我,涅槃寂静。”

  他喃喃自语这三句话,眼神之中,既有震撼,亦有不可思议。

  对于寻常人而言,这三句话听起来十分具有禅意。

  但对他这种境界的强者来说,这三句话的含义,他能洞悉部分。

  见微知著。

  西漠上空,佛光冲天,最终绽放无穷光芒,每一道光芒落在地面上,仿佛都在净化天地一般。

  神族当中。

  神女立在山崖上,望着这一幕,眼神之中莫名出现其他情绪,而一旁的老者,更是忍不住露出笑意。

  “看样子这个顾锦年当真有些本事,森罗地狱,说不定真能被他解决。”

  他出声,似乎对自己的判断很有信心。

  如果顾锦年真的能解决森罗地狱,那神族也可从中获得好处啊。

  “再度封印!”

  而妖族当中,妖神感应到了这可怕的异象,不由连忙开口,他们是妖族,这种佛光对他们而言,有莫大的压制,为了不造成任何损伤,妖神决定再度封印。

  亦或者是说是加强封印。

  无非就是未来出世要困难一点,但只要不影响到妖族,问题不大。

  可最倒霉的地方,还是天渊。

  轰轰轰。

  一束束佛光坠下,几乎要冲垮整个天渊一般,无穷大魔哀嚎哭泣着,实在是不知道该说什么。

  他们难受,更是充满着绝望。

  这种佛光,可净化一切,本身佛门之术,就是净化,他们魔道中人,最怕的就是佛法。

  天渊震颤,魔族是真的恨死了顾锦年。

  但西漠之中。

  真正震撼的还是所有僧人。

  诸行无常。

  诸法无我。

  涅槃寂静。

  一些高僧在一瞬间便明悟这是何意,这是佛法真谛啊。

  只是大部分的僧人,还是不太理解。

  可广源佛陀与上行真佛,却愣在原地,他们目光之中是不可置信。

  尤其是广源佛陀。

  他始终没有想到,顾锦年居然道出佛门真谛。

  诸法无常,诸法无我,涅槃寂静。

  这是连环计啊。

  广源佛陀发愣,他总算明白顾锦年为何询问,如何成佛了。

  这是一个陷阱,让自己下意识进入圈套,逼迫顾锦年成为‘完人’,然而顾锦年顺着自己的思维,去进行改变。

  最终的结果,就是承认顾锦年已经成佛,或者是承认自己失败。

  如何成佛,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玄奥的问题,有一万种答案,而今自己询问顾锦年如何成佛。

  顾锦年用最完美的答案,给予了回答。

  “敢问顾圣,此三法印,如何解释?”

  此时此刻,一位高僧开口,他朝着顾锦年行大礼,祈求顾锦年给予回答。

  听到这样的提问。

  顾锦年法印如神,随后缓缓开口道。

  “世间一切法,无时无刻不在生住异灭中。”

  “过去有的,或会起变异,现在有的,将来终归幻灭。”

  “量起而缘变,故而缘妙不可言。”

  “此乃诸法无常。”

  “一切法之中,十万八千佛门法,终究是无为的法,无有实体之本我,本我的存在,无非是你我之间的幻象罢了。”

  “抛开诸多一切,你可证明你是你?我是我吗?”

  “此乃诸法无我。”

  “成佛者,唯有涅槃寂静,无惧一切生死,看淡世间万物,存在于过去,也生在这个时代,在未来的时光之中,亦有我的身影。”

  “若将一切看淡,明悟真谛,便可涅槃,达到寂静之境,便为佛也。”

  “此乃佛门三法印。”

  “凝聚此印,便为真佛。”

  顾锦年将三法印的道理讲出,而实际上真正的三法印,绝对不止如此简单,可有些东西必须要简单去述说,不能深究。

  因为懂得自然会懂,不懂的话,强行去理解,最终可能一场空。

  所以,看起来简单的文字,在众人听起来,却充满着高深玄奥,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。

  世人寂静。

  为这种无上境界而感到震撼,哪怕是上古五族也在静静聆听这样的法。

  “南无阿弥陀佛。”

  也就在这一刻,顾锦年的身后,浮现一尊无穷之大的佛影。

  这道佛影,遮天盖地,映照古今往来。

  三法印本身就是佛门至高真谛,这是辩解伪佛与真佛的唯一手段,若无法凝聚三法印,则不是真佛。

  顾锦年今日,的确震撼佛门。

  虽然知道顾锦年著作出真佛古经,可没想到的是,顾锦年居然明悟真谛。

  “诸法无常,诸法无我,涅槃寂静。”

  洪亮的佛音,自顾锦年身后佛像绽放亿万光芒。

  金色光芒之下。

  顾锦年成为了这天地最为特殊的人,他蜕变法相,穿白色袈裟,双手合十,眉宇之中含着淡然的笑意。

  超然在上。

  而在这一刻,顾锦年头顶之上,更是凝聚出一道无上佛印。

  轰轰轰。

  整个西漠上空,无穷伟力凝聚,这是信仰之力,顾锦年证道佛门七境,自然可分享更多的佛门气运。

  与此同时,天穹之上两件佛器再度出现。

  一件是木鱼,另外一把伞。

  这是佛门九大器之一,静心木鱼与万罗佛伞。

  两件无上器坠下,随后直接没入了九重神塔内,淬炼与吸收,融为一体。

  广源佛陀与上行真佛眼神深处满是羡慕,他们奋斗一生都无法得到的东西,顾锦年随随便便就得到两件。

  这还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。

  也就在此时,顾锦年的声音再度响起。

  “阿弥陀佛。”

  “恭贺顾圣明悟佛门真谛,小僧敢问顾圣。”

  “佛法无量,自然无形,顾圣既为儒道圣人,又是仙道强者,如今更是踏入涅槃之境,请问顾圣,诸法之中,谁更强一些?”

  就在此时,上行真佛的声音响起。

  在顾锦年突破第七境时,他找到了契机,询问顾锦年谁更强一些。

  这个问题就是个赤果果的陷阱。

  顾锦年现在刚刚踏入涅槃境,如果顾锦年回答,佛门更好一些,那问题是顾锦年是依靠儒道崛起的,以此为由,可以做太多的进攻性话语了。

  可若是顾锦年回答,儒道最强,或者是武道,仙道,只要不是佛法的话,那么就会抨击顾锦年根本就没有领悟真正的佛法。

  至于你回答一样强,对方就可以说,既万法皆一,为何不主张修行佛法,人人修行佛法,弘扬佛法,不分彼此。

  顾锦年现在的身份不一样了,他说的话,与众不同。

  如果他真的这样回答,这场辩法失败了也无所谓,佛法将会被天地所认可,因为世人相信顾锦年。

  所以这个问题很有陷阱,仿佛不管怎么回答,顾锦年都找不到一个很好的解释。

  一时之间,人们看向顾锦年,心中难免起了一些担忧。

  只是,顾锦年的声音缓缓响起。

  “法有万千,自然而行,无有强弱之分,皆因人而异。”

  顾锦年的声音响起,这是他的回答。

  不出任何意外,顾锦年选择了最平稳的回答,一样强。

  可听到这话后,上行真佛不由微微一笑。

  “阿弥陀佛。”

  “既如此,那为何顾圣不抛开其他法门,专修佛法?”

  “也可提倡天下人,只修佛法。”

  上行真佛微笑道。

  然而,顾锦年摇了摇头,望着上行真佛道。

  “法无强弱,可当世之佛法,并非佛门之真谛,所以当世佛法,不适合天下人修行。”

  顾锦年出声,给予了肯定的回答。

  但这话一说,整个佛门上上下下都不由皱起眉头了,他们敬重顾锦年,抛开立场不言,顾锦年明悟佛门真谛,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好事,他们也敬重顾锦年。

  可现在顾锦年说,当今的佛法,并非是佛门真谛,也就是说当今的佛法,并非是正统,这如何不让他们愤怒?

  这就好比读书人一般,寒窗苦读十年,苦读圣贤书,然后准备去科举,突然有个人拦下来说一句,你读错了书,你读的书不是圣贤书一般。

  尤其是天下人都认可圣贤书,就这个人说不是。

  搁谁谁开心啊?

  对于佛门弟子来说,更加严重,他们可不是寒窗苦读十年那么简单,他们是几十年甚至是几百年啊。

  一生都奉献给了佛门,现在说自己学的佛法,不是正统佛法,怎么可能受得了?

  “顾圣,佛门之法,自上古时代,便流传至今,你说贫僧所学,并非正统,此言是否有些托大了?”

  “您身为儒道圣人,如今更是抵达涅槃境,贫僧敬重,顾圣所作所为,贫僧历历在目,的确是为天下苍生而行,可圣人这样的言论,实在是不尊我佛门啊。”

  “佛门之法,从古至今,顾圣举世无双,但想要以一己之力,颠覆佛门根本吗?”

  一道道声音响起,这些老僧开口,他们注视着顾锦年,并不是发怒,而是有些憋屈。

  在他们看来,顾锦年的确仁义无双,世人的双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lw00.net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