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零七章:陛下大喜事!江中郡粮税,抵全国税收,满朝文武哗然!_大夏镇守司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二百零七章:陛下大喜事!江中郡粮税,抵全国税收,满朝文武哗然!

第(1/3)页

  顾锦年出关是一件大事。

  至少对于大夏京都来说,是一件特别大的喜事。

  唯一可惜的就是,没有异象。

  很多不远千里而来的人,就是为了目的异象。

  不过,顾锦年出关之后,第一时间去找了苏文景,这次悟道,他沉淀了内心,可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思想。

  所以他要去找苏文景,聊些事情,毕竟苏文景乃是半圣,自己找苏文景聊聊肯定是有好处的。

  而京都内。

  随着早朝的结束,百官忧心忡忡的走出皇宫。

  原因无他,今日朝会上,大家依旧是在争,争来争去,还不就是银子的问题。

  大夏王朝比以往任何时候,都需要银子。

  而且还是大量银子。

  所以这次朝会,永盛大帝下了一道旨意,让文武百官彻底麻了。

  俸禄削半。

  凡五品以上官员,俸禄全部削半,包括外放官员的养廉银,以及每个部门每年会有一些补贴银两,今年就别想了。

  这对官员们来说,简直是五雷轰顶啊,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,变得雪上加霜。

  问题是,换做以前,官员们还能找点理由拒绝,可这回不一样。

  灾区的问题摆在这里。

  绿洲迁徙的事情,成为大家心中的一根刺,以上种种问题加在一起,你就算是想拒绝也没用。

  “唉,内忧外患,内忧外患啊,这天地赐福,没想到有朝一日能成为一件祸事。”

  走出皇宫后,户部尚书何言开口,眼神当中充满着无奈。

  “尚书大人就别说了,你们户部还好,最起码有点银子,我们刑部才倒霉啊,这支出减少一半,活还要全干,当真是麻烦。”

  “往后你们来我刑部,其他不说,茶叶是没了。”

  刑部尚书开口,有些郁闷。

  “你刑部喊什么难受啊,真要难受的该是我们礼部,礼部每年要招待多少国外使者?还有一大堆事情,现在被砍了一半,我们礼部找谁去啊?”

  “可都别说了,你们以为我吏部就没事?本来连年就喊穷,今年更穷啊。”

  众官员你一句我一句,他们对这道圣旨很不满,但没有人敢提,大灾之年,谁敢乱来?

  除非跟百姓对着干。

  “王尚书,你怎么一直不说话啊?你们工部本身就缺银子,这回被砍了一半,感觉你一句话都不说?怎么?工部还有余银?”

  此时此刻,有人观察到王启新一语不发,忍不住这样开口。

  此话一说,王启新马上皱眉道。

  “你少在这里污蔑人啊,工部没银子,你们可别想把主意打到工部上来。”

  王启新直接开口。

  实际上工部比谁都穷,在外人看来,工部可以去偷工减料,可这玩意谁敢啊?

  尤其是朝廷的工程下来,永盛大帝可不会惯着他,再加上最近大批量的生产这个生产那个,工部恨不得把一文钱当两文钱来用。

  如果真的有人来送银子,王启新立刻答应,然后填补一个个大窟窿。

  “唉,真要说,最难受的只怕还是杨尚书啊,算起时间,杨尚书应该早就到了江中郡,现在估摸着拿到了税单吧?”

  有人出声,提到了杨开。

  前些日子,杨开随着户部的人,前往江中郡征收粮税,这件事情大家都不赞同。

  认为会引来民怨。

  可没想到,永盛大帝一意孤行,就是要征收粮税,在百官看来,他们也能理解。

  毕竟江中郡的粮食占据全国粮税三分之一,永盛大帝放不下也是必然,虽说江中郡遭灾,但朝廷的政令下去了,至少能收个两三千万石粮食上来吧?

  当然这样做的后果,就是引起民怨。

  人家都大旱遭灾了,你还收税,这不是不近人情吗?

  这一点,是他们最头疼的。

  所以他们认为,杨开若是去了江中郡,只怕会遭遇各种谩骂,实在是委屈啊。

  “拿到税单又如何?老夫虽然不是户部的,但也能算出来,往年江中郡纳税差不多三千五百万石,今年遭灾,三千万石差不多,可税单是税单。”

  “真想要收上来又是一个大问题,最多两千万石粮食,这还是最多的,再加上一路上的耗损等等,到了京都差不多就一千万石了。”

  “可朝廷现在缺的是一千万石粮食吗?没有一万万石粮食,根本解决不了问题。”

  吏部官员开口,一番话说的很有道理。

  眼下的情况倒也简单,一万万石粮食,解决不了根本问题,但至少能解决眼前很多很多问题。

  可想要征收到一万万石粮食,难啊。

  难的很。

  “算了,还是等过几日,杨尚书回来再说吧。”

  何言开口,他比谁都明白,这吏部官员说话虽然难听了一点,但句句属实,实际情况就是这样。

  也没什么好说的了。

  如此。

  百官纷纷离开。

  而江南郡内。

  吴家当中。

  两道身影正在下棋博弈。

  分别是长云天与吴章义二人。

  “当真是长先生高明啊,知晓秦王不会答应,使出这离间之计,使得父子隔阂。”

  “若不是这样,秦王必然不会答应我等的请求。”

  吴章义微微笑道。

  之前,长云天前去寻找秦王,带回来不好的消息,让整个江南郡商人彻底慌张了。

  秦王是他们唯一的救命稻草,却没想到秦王看都不看他们一眼。

  而今,秦王与皇帝产生隔阂,父子争斗,却给了他们机会。

  如何不让他们喜悦?

  “秦王答应,也并非就是计成,眼下还有两步,才能确定这计是否真成了。”

  长云天落子,如此说道。

  “秦王都已经答应了,也算是上了我们这条船,难不成还不行吗?”

  “长先生难不成怀疑这是永盛大帝与秦王密谋演戏给我等看?”

  吴章义有些惊讶。

  江南富商做的事情,都是杀头的大罪,秦王知道后,同意包庇,按理说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人,没有理由会发生其它问题啊。

  “倒也不是这个。”

  “如果当真是演戏的话,秦王是不会同意的,如今秦王的名声已经彻底败坏。”

  “明明在东林郡救火,没有功劳也有苦劳,如今遭遇不公之事,换做是谁都咽不下这口气。”

  “秦王认罪,就代表着他彻底丧失争夺储君之位,他不可能这样做,这对他来说极其不公平。”

  “哪怕是永盛大帝让他这样做,只怕秦王也不服,我见过他,秦王不是等闲之辈,他野心很大,他有一颗当皇帝的心。”

  “所以演戏的可能性不大。”

  “我是怕,秦王拿我等出来,赚取功绩。”

  长云天出声。

  他不相信这是演戏,演这场戏的代价,就是丧失皇位,换做谁,谁愿意?

  至少秦王不会答应。

  他是有野心的王爷,想要当皇帝的王爷,平白无故跟你演这场戏做什么?

  当真吃饱没事干?

  长云天唯一的担心就是,秦王想拿他们当上位的垫脚石。

  “那如果是这样的话,该怎么办?”

  吴章义有些皱眉,忍不住问道。

  “那就只能让他越陷越深了,你告诉这些商人,既然有秦王支持,接下来做生意可以肆无忌惮,当然类似于之前的事情,不要去做,这触犯了底线,秦王也不傻。”

  “可该怎么赚银子就怎么赚银子。”

  “摊丁入亩的事情,再压一压,逼顾锦年出面。”

  长云天开口,如此说道。

  与其防备秦王,不如拉着秦王越陷越深,他就不信,牵扯这么多事情,到时候爆出来,秦王会没事?

  大不了就是鱼死网破,玉石俱焚,他倒要看看,秦王到底会怎么选择。

  “逼顾锦年出面?”

  “这要是顾锦年来了,岂不是要大开杀戒?”

  吴章义皱眉,他落子都有些胡乱,明显听到顾锦年吓到了。

  顾锦年的威名,可不是渲染出来的,当真是杀出来的,别说他了,就算是那些商人,也视顾锦年为大敌。

  反正听到就怕,这没办法的事情,顾锦年杀了那么多人,怎么可能不怕?

  “不用担心,用顾锦年试探秦王,如果顾锦年当真大开杀戒。”

  “那就证明秦王根本就没有和我们一条心。”

  “如果顾锦年不大开杀戒,虽然也无法证明秦王与我等一条心,但至少对我等有利。”

  “这只是试探,开了这个开口,秦王就会深陷泥潭,我不信,他会玉石俱焚。”

  长云天淡淡出声。

  说到这里的时候,他缓缓落子道。

  “你已经输了。”

  棋盘之上,黑子形成大龙,的的确确赢了。

  只是吴章义并没有什么表情,一盘棋而已,算不得什么。

  但阿谀奉承还是要说上几句。

  “长先生的棋意,当真是绝世无双,这还让了我三子。”

  “如若不让的话,只怕五十手内,我就已经输了。”

  “长先生有这样的棋术,为何不去稷下学宫,听闻稷下学宫有无上棋道,若能顿悟,可获天命啊。”

  吴章义询问道,这番话既是夸赞也是实话。

  “术有专攻,我最擅长的并非是棋道,而是儒道,我有一位师弟,棋道无双,他让我三子,我也赢不了他,这次稷下学宫,他会前去,屠棋道大龙。”

  长云天出声,如此说道。

  称赞自己的师弟。

  “原来如此。”

  吴章义点了点头。

  而此时此刻,长云天也缓缓起身道。

  “等逼出顾锦年后,我便会入大夏王朝为官,到时候还需要多多仰仗诸位了。”

  长云天如此说道。

  后者立刻作礼。

  “先生客气,先生救我吴家于水火之中,这件事情,吴某没齿难忘。”

  “只要先生开口,吴家一定鼎力相助,这江南郡一带的商人,也一定会全力支持先生。”

  吴章义出声道。

  而此时此刻,长云天也不啰嗦什么,拱了拱手,便离开此地。

  同一时刻。

  大夏书院。

  顾锦年与苏文景也在进行对话。

  顾锦年将自己这段时间的感悟,一一说给苏文景听,也将自己的疑惑,完完全全告知。

  “先生,意动,该如何处置?”

  “若压其意,就不是本我。”

  “若不压其意,意之动,诞生善恶,我的善,并非天下人之善,我的恶,又并非天下人之恶。”

  “还请先生解惑。”

  顾锦年出声,这是他最关心的问题,也是现在卡在他面前最大的一个问题。

  意动。

  如何处置。

  听着顾锦年开口,苏文景没有立刻回答,而是沉默了一会。

  “锦年,你熟读佛经,应当知晓何为心猿意马吧?”

  苏文景出声,找到了解释的方向。

  “明白。”

  “心思如猿猴般跳动。”

  “意识像马在奔跑。”

  “此为心猿意马。”

  顾锦年回答。

  “恩。”苏文景点了点头,随后起身道:“佛门讲究定心,这定心,便是定下心中之猿,你所问的问题,无非是意之动,诞生我之善恶,又无法确定,这善恶于天下如何。”

  “可你有没有想过,你为何要去改变?”

  “为何不让这意,随自身而动,随心而动?”

  苏文景微微笑道,他给顾锦年指出一条明路。

  “随自身而动?”

  “那善恶又如何去分辨?”

  顾锦年若有所思,但也充满着好奇。

  “锦年。”

  “你太在乎善恶之分了。”

 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lw00.net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