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97章 一点笔事_大唐马王爷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1197章 一点笔事

第(2/3)页

太子妃打过李忠之后,这次再要讨好这个孩子,一竿笔算什么!

  但他说的是工部,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,这样的破笔,小孩子拿去扫扫蚁蛋才合适,如何办公?”

  太子希望尚书令站出来,替手底下的工部尚书解释一下。那样的话,太子决不会给马王留情面,要当众、正正经经地说一说物力唯艰的问题。

  但马王殿下自始至终也不吱声,他就是不接招。

  这让李治有些无趣无奈,再多说也无益。又不能因为一竿破笔、就将堂堂的工部尚书阎立德罢职,这会更显得小题大做。

  朝堂上有些沉闷,太子暗暗咬咬牙,非要捅捅马王的痛处。

  指望别人挑战马王殿下,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,一个个的胆儿早都没了。李治豁出去、一下子将议题转向了马政。

  太子说,万年县许县令提到过,近年来厩牧之政显得有些混乱了,政出多门,我朝管牧厩的衙门可是不少!

  只拿太仆寺来说,典厩署掌管饲喂马牛、杂畜,典牧署也管,司农寺有行宫监牧,少府也管理着诸州畜皮、角、筋、脑的输送之事,这可真是太乱了。

  马王这次总算吱了声,“殿下所言极是,所言极是。”然后又不吱声。

  难道马王这样的精明人,看不出这把火就是朝他烧的?

  李治暗笑,看来今日,可不是那日你狠踩姚丛利了,事摊到你的头上,原来也会避蔫。他往底下看了一眼太仆寺卿,让他说话。

  太仆寺正卿站出来奏道,“是啊是啊,微臣也看出点这里的弊端!”

  太子笑问,“不知弊端在何处?”

  太仆寺卿说,“典厩署有署令往下各级、直至流外官员九百三十八人。典牧署有署令以下一百八十三人,这么多人其实对底下各大牧场都管不着了!”

  李治说,“是了,因为我朝的所有牧场,目前是由马王管辖,王兄是总牧监嘛!各牧场又都有牧监、牧丞一班官员,太仆寺怕是不大好插手。”

  马王不吱声,没法说话!

  许敬宗看看形势,觉着自己得说两句了。

  在底下怂恿姚丛利举荐柳爽的是许敬宗,占了姚丛利便宜的也是他。

  姚丛利回到万年县做了县丞,与许县令两人低头不见抬头见,也没什么明显不满的表示,但他能让许敬宗觉着做了亏心事似的!

  万年捕头姚丛名为了哥哥却不惯着这个,他当面不说什么,偏偏与许县令隔着一道窗子、一道门的时候,便指桑骂槐,

  “惹恼了老子,便把靖恭坊八仙桌子的事抖出来!”

  许敬宗不知八仙桌子是什么典故,但姚丛名扯着嗓子喊靖恭坊,十成这句话大有来头,八成与许府有关!

  不赶紧的在太子跟前卖卖乖,这个内忧外患的,再一跤跌下去,可就未见能爬起来了——曹二嫂已经死了!

  许敬宗连忙奏道,“殿下,兵部除了原有的驾部,又新设了马部,两部都有管马的职责,这样一来好几处衙司都管牧事,其实谁也管不好。”

  太子道,“但这个马部,可是王兄到长安后专门增设的,一定有它的道理,这个事不好特别提出来。”

  马王不吱声,没法儿说话!

  许敬宗说,“马部郎中已经出任丰州长史,该部缺职已久,也没有显出什么捉襟见肘的苗头来。”

  太子问道,“王兄,你是大唐的总牧监,对此事是如何看法?”

  马王殿下说,“人可都是太仆寺的,上千号的人,殿下你总该问一问太仆寺的看法。”

  太子只好道,“太仆寺可有什么良策?说出来我们议一议,正好寡人将去翠微宫,也将此事与陛下提一提。”

  太仆寺卿看了看马王,赧言道,“微臣还无良策。”

  马王其实不傻,早已经听出些味道来了。

  太仆寺典厩署、典牧署一千一百多名职额,在前期归牧政于总牧监、马部之后,他还一直没腾出手来安顿这些人。

  这些人早就素的可以了,简直什么油水都没有。

  各地牧场自有一套行政,最上边又是堂堂的马王殿下任着总牧监,太仆寺两署,你就是给他个胆子也不敢去底下指手划脚。

  当然,以往逢年过节牧场的打点、孝敬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lw00.net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