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71章 渭水之辱_大唐马王爷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1171章 渭水之辱

第(2/3)页

人们分头行动起来,有人去河对面转达大唐皇帝谈和的意思,有人回长安倾府库筹集资财。

  而仅有的六万唐军,除了留极少的一部在渭河边警戒,其余全部移入河岸后的崇山峻岭中,半隐半显、大张旗帜,让敌方搞不清有多少人马。

  而皇后邀请陛下,陪她到渭河边游历。

  这又是一项大胆至极的举动,但皇帝知道势在必行,他曾拉住皇后的手,感动的半晌说不出话来。

  随后,一只“悠闲”且带着稍许慵懒味道的皇家出游小队出现在渭河边。

  突厥人不会不察觉,他们只有过稍许的疑惑,更多的是感觉到,已方此次的出兵,更像是穷亲戚到富亲戚家讨些好处。为了讨得更多一点,还亮一亮粗胳膊,让对方知道自己还有些用处。

  这种事又不是第一次了,与以往不同的是,这次他们是第一次、面对新上来的另一位大唐皇帝。

  如果新任的大唐皇帝,仍然乐意执行父辈的外交手法,谁会冒着两败俱伤的风险大打出手?

  再说,渭河对面的山峦里征烟滚滚。

  接下来,史书上记载的就没有差错了,贞观皇帝只带着六骑,飞驰过了渭河上的便桥。

  他气定神闲,给人的感觉就是来打发穷亲戚,甚至还毫不客气地、指责对方打扰了他同皇后出游的好心情。

  几天后,突厥退兵了。

  事后,皇帝同妻子说,由于她在渭河边的出现,为大唐省下了一笔十分巨量的赔付。

  当突厥人提出再加一点时,被他以皇后扫了出游的兴致、不高兴、而一口回绝了。

  但皇后丢下皇子们从太和宫跑到前线来,又受到了皇帝轻描淡写的批评。

  皇帝亲自陪着妻子返回太和宫,如丧考妣的宫妇们跪着向他们禀报,两个双胞胎的皇子失踪了,皇后当时便晕了过去。

  宫女们还在两位小皇子的摇床上发现一封信,这是盗子贼留下来的。

  写信的人说,他会在某时某刻,在某地坐等这里的人、拿钱去赎回两个孩子,过时不候。如果胆敢大事搜寻,他会杀人灭口,远走高飞。

  署名“草上飞”。

  皇帝气得暴跳如雷,他与皇后在前面舍着姓命抵挡突厥人,而身后有人偷走了他们的两个最为喜爱的孩子。

  许多涉事的宫妇被杖责,依着皇帝的脾气都要打死,但被皇后制止了。

  太和宫草木皆兵,宫妇们不但要看守孩子,还要站城巡视,她们已很不容易。

  收到这信已经有几天了,一手交钱、一手交孩子的日子就在当下,还是寻找皇子要紧,皇后不想再积累怨气,这于大事无补。

  人们按着信中所说的地点,带了丰厚的财物前去,但却一个人影子也没有,兴许这个“草上飞”感到了后怕,根本就没敢露面。

  皇后大病一场,躺在太和宫里每日以泪洗面,御驾返回长安时她也不走。

  此时,在大理寺狱中,赵国公在诉说这段往事的时候,沉痛地说,也许妹妹长孙皇后的病因,便是那时坐下的。

  “不过这下子全都好了!本官一直在心里说,皇帝夫妇谁都是人精,怎么皇子中却没有一个有些气候的,承乾放荡,李泰醉心文牍,”

  忍了忍,长孙无忌终于没说李治。

  但言外之意很清楚,鹞国公战无不胜的过往,原来都有个无可辩驳的注解——原来他拥有着雄才大略的皇帝、和文德皇后的正宗血统。

  赵国公情不自禁地就要起身,去温泉宫与皇帝报告这一重大的消息。

  樊莺雀跃着,对师兄说,“陛下还说要把我转嫁太子呢,我当时恨得要死,原来你就是太子!”

  她的师兄立刻不让她再往下说,樊莺去看赵国公的脸色,她说的有些不妥,鹞国公可以是皇子,但却不是太子。

  但赵国公对樊莺的话丝毫也没有表示出吃惊。

  这下子真的全好了,以赵国公府与永宁坊鹞国公府的良好交情,以及鹞国公出类拔萃的能力,什么太子不太子的,还有一点点的疑问吗?

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lw00.net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