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08章 青出于蓝_大唐马王爷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1308章 青出于蓝

第(2/3)页

凭着直觉,在最后的关头给他的手下下达了明确的命令。

  柳玉如说,“听舅父讲史,可比看史生动多了!”

  赵国公说,“史籍只是少了绘声绘色和一些细节,大致是不会错的。”

  历代的皇帝是不允许观览当代国史的,至少之前的每一代帝王都能遵守这一条,但贞观皇帝看了。

  国公说,当时掌管国史的谏议大夫,兼知起居注褚遂良还比较直(赵国公的言外之意,褚遂良如今早就弯了),贞观皇帝在提出要看玄武门这段记录时,褚遂良便是以“皇帝不看当代国史”为由,拒绝了。

  贞观皇帝大怒,“朕又没说要大删大改,六月四日,朕开弓射死建成这件事,被元吉勒脖子这件事,朕又不想动,只是想在末节上改削浮词、直书其事,你怎么不让看!房玄龄,你来给朕管史!”

  就这么,房玄龄接了褚遂良的班,屈从了贞观皇帝的“淫威”。

  赵国公说,房大人其实也是很有气节的一个人,只是从玄武门之变的前一天,他总觉着自己有些理亏。

  在事变之前,为了削弱秦王府,除了收买和分化秦王府武将外,房玄龄也被高祖亲口逐出了秦王府。勒令他回家去(归第),不准私下里再去秦王府。

  就在事变的前一天,六月初三日,尉迟敬德悄悄去房玄龄家里,召他回秦王府。房玄龄说,“圣旨不让我再听秦王之命,今日若私见,陛下必不饶我,因而不敢奉秦王之令。”

  说是这么说,但那时尉迟恭手里拿着片刀,大黑脸嘟噜着、敢不去就要砍他脑袋的架势,老房这才化装成道士潜回了秦王府。

  但就是这么个小小的插曲,使房玄龄觉着不大仗义。

  次日秦王入太极宫,身为文官的房玄龄争着陪同,说如果秦王要与陛下和太子讲理,他打头阵。事实上在临池殿前火拼时,房玄龄为了一雪昨日之耻,砍人砍的不比别人少。

  多年以后,房玄龄每当想起这一段,还觉着不大得劲儿,处处谨小慎微。

  贞观皇帝在私宴上挨了长孙皇后的捶,也是立刻想到拿房玄龄说事。

  房玄龄立刻授意他夫人,要表现的让他看起来、比任何人都惧内当然要比皇帝更惧内。

  这都是后话。

  但此时在玄武门下,赵国公当着金微皇帝,已无必要再替房玄龄遮掩,再说房玄龄都死了。

  “先皇暗示房玄龄,比如事变中玄武门上的八百宿卫,可以写成秦王府事先埋伏的八百人,以模糊他们守门失责。”

  赵国公说,如果不这么改,那么会有人问,玄武门上的八百宿卫,为何一上来便偏向着秦王府?准确的理由是什么?秦王府之前收买他们了?

  准确的理由是秦王妃平日里对这些人很和蔼,时常送些小吃食?

  谁信?

  这样的解释,相信多年之后,惯常以功利视事的人,不会考虑到当时千钧一发的细微场景。

  除了功利,常常能给人以明确的答案。而人心却是很微妙的,有的时候微妙到细如发丝,因而无所依凭,最易引人怀疑。到最后,不但尽显着秦王妃功于心计,又同样躲不开守门宿卫的失责问题。

  就这样,秦王在建成和元吉不该出入的地方,埋伏了八百人。

  即便赵国公并不“刻意”的解释,金微皇帝也猜的出,先皇这么不惜犯忌也要对玄武门的事作出指示,并且理由是那八百宿卫兵,其实更大的原因跑不了一个人长孙皇后。

  先皇对长孙皇后的感情几乎无可挑剔,这对贤伉俪相互支持、相互依存,处处为对方所想,这也是玄武门之变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
  直到现在,金徽皇帝也没有找到另一对、能比他们做的更好。

  ……

  从玄武门往回走时,柳皇后居然也在想这件事,她说,“父皇肯用自己的一世之功,去换母后的万世贤名,这个……一般人很难做到。”

  此时已无旁人,赵国公告了假,大概是要认认真真的留下来,同他的老儿子好好说一下“做一个刺史的绝窍”。

  金微皇帝对柳皇后说,“是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lw00.net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