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28章 兄弟小酌_大唐马王爷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1328章 兄弟小酌

第(2/3)页

涨,堤坝危悬,数不尽的良田市井、锦绣升平,时时承受着江汛的威胁。

  皇帝知道,荆州有李元景坐镇,鄂州是江夏王李道宗,扬州原来是李泰的封地,但李泰转封南阳均州之后,扬州也没有像样子的人坐镇了。

  而岳州和江州,因为洪涝频仍,一直是谪贬之官的去处。

  谁要是不好好干、惹了皇帝烦气,那么好吧,你去江州泡一泡吧。

  吴王李恪猜测,他的这位兄弟,八成要在岳州或江州给自己找个去处了。扬州那么富庶的地方,李恪不认为皇会让他去那里任职。

  如果能在岳州或江州有个立足之处,那里水情虽然恶劣,李恪不正好有个显山露水的机会?

  他一定不会辜负了皇帝的期望,要将任地好好治理一番。

  哪知皇帝的问话还没有完,再问吴王道,“王兄你只说了一面,要知道我大唐江山永固,所虑的可不止是一个水患和米粮。”

  吴王抬头看向金徽皇帝,知道皇帝要将问题深入来谈了。

  皇帝又给二人满了酒,微笑着问道,“那么王兄你再说说看,仅从方才提到这几座沿江的州府看,在军事上以哪州最重?”

  这又是个很敏感的问题。

  李恪岂不知大唐疆域幅员万里,西边最重甘、凉两州,北重灵、夏,河源地重鄯、兰,西南重松、益,而东北方最重幽、辽。京师外围则重岐、同两州。

  幸好皇帝只问他方才说到的、长江沿岸这些州府,不然又是个长篇大论的问题,而且更不容易说得好。

  吴王道,“陛下,若从军事角度来看,荆州则是保扬州之要郡,长江上游若不保,扬州安在?”

  皇帝再度点头,“王兄你又说对了,但荆州要害实在江陵,那里毕竟是一处四战之地,虽有漕运之便,荆江之险,也不足以改变其易攻难守的形势。那你看……哪里才是守荆州的要地?”

  李恪此时,已猜到了自己的去向,不外乎岳州或江州。

  对自己这个长久闲置的亲王来说,岳州或江州,正是恰当其分的去处。

  这亦是吏部派官的规矩——好地方有人眼红,因而闲言和竟争也多,要去先去劣地,下一步是好是坏先看看本事。

  而接下来陛下要谈的,只算是洒桌上的额外探讨、以此拉近君臣的距离。

  想至此,吴王心下一松,思路亦随着开阔起来,“陛下,是襄州。”

  皇帝有些惊讶,但又点了点头,“为何?”

  吴王道,“襄州处于南阳的十字路口,紧扼南北、东西贯通之门户,四方官道皆汇于此处,绕又绕不过去。从襄州向南无险可守直抵荆州,若此地一失,荆州便不稳了。”

  皇帝道,“守的住襄州,则荆州也守的住。荆州守的住,则江宁守的住。若襄州失,则长安与荆州阻绝,京师退路只剩下武凉一途,但失去了同经济繁华之地的联系。”

  皇帝感慨道,“看来父皇用人真是精道啊,王叔李元景自从出藩便在荆州坐镇,他持重老成文武俱佳,在上一辈的亲王中,没有谁比他更令人放心。”

  吴王顺着皇帝的话,再想想鄂州,那里是李道宗的地盘,地处华夏腹地,更是扼住了汉江的出口,同时兼顾了江汛。

  相比扬州的地位,鄂州可以说一点都不弱。

  西晋时杜预伐吴、南朝时萧衍攻齐,都是从襄阳起兵抢占江陵,先坐拥米粮之地,然后才顺流向东,兵锋直指江宁。

  但李恪认为,再往下谈便离题过远了。

  金徽皇帝即便要起用他,也不会派他去坐镇襄州。因为那里太重要了。

  李恪认为皇帝宁可将薛礼或长孙润派到襄阳去,也不会让他去的。

  他悲哀地想,也许这便是亲王与嫡系的区分。

  从襄阳往南是荆州,往东南过桐柏山可直趋安州,蒋王李恽坐镇,从那里可直控汉江口,从而威胁到鄂州。

  要知道,行军布阵最重粮草,在崇山峻岭中有这么一条水势宏大、且多半流程都很平稳的汉江,对于输送军粮意味着什么。

  从襄阳往北是南阳,过伏牛山可去许昌,当年关羽在襄樊水淹七军之后,吓的曹操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lw00.net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